如果无法显示,请点击此处

分会场征集

尊敬的材料科研和应用产业领域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单位:
 
为更好地推进材料科研的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助力科技创新,经大会组委会研究,现公开征集国际前沿材料大会(ICFM 2025,2025年4月18-22日,江苏省无锡市)分会场,望大家积极参与组织。本届会议预计规模约2500-3000人,拟设立30-40个分会场,具体申报要求如下:
 
一、主题范围
拟举办分会场主题应相对集中于某一特色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前沿材料及其与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交叉领域的学术前沿、技术进展、行业和产业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同时鼓励结合自身专长和行业特点提出各类建议。
     
目前已确认分会如下:    
A.能源和环境材料 C02 防疫和抗菌材料 F.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评价
A01 可持续发展能源材料 C03 先进生物质能材料 F01 先进材料计算模拟与设计
A02 热电材料和器件   F02 材料的增材制造 
A03 纳米能源材料 D.先进结构材料 F03 材料先进表征技术 
A04 生态环境材料 D01 先进高温结构材料 F04 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
A05 石墨烯材料 D02 结构材料的设计与模拟  
A06 能量转化与存储材料 D03 先进高熵合金材料 G.论坛
  D04 先进轻金属材料 G01 前沿材料研究生论坛
B.先进电子和信息材料 D05 先进结构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G02 前沿材料青年科学家论坛
B01 光电材料   G03 材料产业化与企业家论坛
B02 手性微纳材料 E.低维材料 G04 铁路新材料论坛
B03 磁性材料 E01 微纳米材料与器件 G05 材料科普论坛
B04 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 E02 功能薄膜前沿应用与工艺装备  
  E03 先进纤维材料  
C.先进生物和仿生材料 E04 先进低维介电材料  
C01 生物医用材料 E05 微纳材料  
  E06 2D材料  
 
二、设立要求
各分会场均可自行设计选题,具体相关要求如下:
1、分会主题设置原则:征文范围不宜太过宽泛,宜相对集中,并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鼓励申请国际分会场,鼓励境外代表参会、承担学术组织工作;
2、请填写分会场组织方案(见附件);
3、原则上每个分会场组织单位不超过4个,欢迎各领域多个单位联合申请分会场。每个分会场召集人不超过4人,积极参与组织工作;分会场主席由分会场召集人推选,分会场主席不超过2人,积极参加分会场学术工作;
4、建议分会场演讲嘉宾中高级职称专家不少于10人,参会人数不少于50人;
5、分会场配备秘书≤2人,应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负责各项组织工作;
6、分会场积极配合学会,做好筹备组织、论文摘要征集及评审、会议宣传和通知、会议现场执行和会后总结等工作;
7、会后由分会组织提供不少于2000字的学术或交流成果,纳入《ICFM国际前沿材料大会展播》。
 
三、联系人
国际前沿材料大会秘书处 林剑云 13718757572 huangqiao@ipe.ac.cn
ICFM2025 会务组 刘勇军 18901191978 liuyongjun21cn@163.com
 

往届盛况

 

数字ICFM 2023

  7个主题   31个分会场   3个论坛     注册人数2150人
  实际参会人数1870人     报告总数826    摘要接收850篇     墙报187篇
 

2023国际前沿材料大会分会设置

A、能源和环境材料    
A01 可持续发展能源材料 A02 先进热电材料和器件 A03 纳米能源材料
A04 先进生态环境材料 A05 先进热能材料  
鸣谢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香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
     

B、电子和信息材料

   
B01 量子材料 B02 铁电/压电材料及其应用 B03 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
B04 光电材料与器件 B05 手性微纳材料 B06 人工智能驱动的集成 电路材料研究
鸣谢单位:    
上海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首尔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卧龙岗大学、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日本山梨大学、Jožef Stefan 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院、台湾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科大智能传感器与环境技术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江南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C先进生物和仿生材料

   
C01 生物医用材料 C02 仿生材料 C03 健康与抗菌材料与技术
C04 海洋生物材料    
鸣谢单位: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浙江大学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国卫生产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德国沃斯公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青岛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恒尼智造(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D、先进结构材料

   
D01 先进高温结构材料 D 02先进结构材料与材料的力学性能 D03 高熵合金和非晶合金
D04 先进轻金属材料 D 05先进结构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鸣谢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浙江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重庆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清华大学、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上海大学、太原理工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昆士兰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大学、江苏大学、JMA编辑部,IMS国际镁学会、东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武汉大学、科隆大学
     

E、先进功能材料

   
E01 多功能材料和超材料 E02 超导材料 E03 磁性材料
鸣谢单位: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学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大学、东南大学、东京大学、安徽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
     

F、低维材料

   
F01 微纳米材料与器件 F02 纳米薄膜与微纳器件  
鸣谢单位:    
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德国开姆尼兹工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G、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评价

 
G01 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 G02 先进材料的设计和模拟 G03 先进材料的增材制造
G04 智能计算材料 G05 材料的先进表征技术 G06 先进材料的原位表征和设计
鸣谢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航中法航空研究院、浙大城市学院、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之江实验室、上海大学、浙江大学、鸿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H、论坛和沙龙

 
H01 前沿材料研究生论坛 H02 材料期刊论坛 H03 首届科普教育发展(青岛)高峰论坛
H04 科学家沙龙    
鸣谢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启迪控股(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启迪之星(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迪大街青岛未来产业创新中心、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中科院金属所学报文献中心
 
国际前沿材料大会秘书处 林剑云 13718757572 huangqiao@ipe.ac.cn
ICFM2025 会务组 刘勇军 18901191978 liuyongjun21cn@163.com